“新线下时代”如何高效社交与办公

最新信息

“新线下时代”如何高效社交与办公
2023-03-24 08:10:00
人际交流和职场办公,也重新回到无阻无碍的情境。远程线上工作模式历时已久,现在重新回归到现场沟通——人见人,面对面,实体空间,实时交流。
  根据国际权威心理学期刊《应用心理学杂志》的数据,经历长时期疫情之后,在西方某城市参与调研的多个行业人群中,竟然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受访者承认与人交谈的欲望降低,并且对面对面沟通感到抗拒和焦虑。其研究结论认为:第一,长期与外界隔绝,减少面对面的人际沟通,会导致语言能力退化;第二,长期使用文字输入的交流方式,会影响口语表达的反映、速度、节奏;第三,无论是线上文字还是语音通讯,都无法代替面对面交流,因为它们在性质上仍属于一种“独述式”语言,而不是“对话式”语言,也就是说它并没有那种看到真实人、处在真环境下的“对象感”。
  新线下时代,如何完成角色转化,顺畅人际沟通;如何提升语言效能,实现高效办公,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职场课题。
  两条“戒律”
  针对面对面表达和高效沟通,首先是要严守两条“戒律”。
  第一戒,戒“无效话语”。
  何为无效话语?说话是为了交流,交流是为了表达自己、了解他人、取得共识,如果以上这些都没做到,交流沟通就是失败的、无效的。
  戒除无效话语、戒除无效沟通,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遵循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四个范畴。
  一是数量原则,即信息量要保证对话双方的基本需求,不敷衍,也不过量。信息量不足,交谈就会受阻,事情就无法推进;信息过量,也会有负面作用,一是累赘,二是分散主题,三是会增加错漏风险以及横生枝节,四是显得思维不清晰。
  二是质量原则,即言之有物、真实可信。人际沟通中,只有用真实和充实,才能换来真实和充实。
  “合作原则”强调真实,有深刻的心理学因素。因为从长远来看,唯有以诚信相交,才能使人在人际关系中获取安全、收获利益。根据心理学的互惠性原理,当主动向对方坦陈真实时,对方出于补偿心理,也会作出相应的坦诚。举一个常见案例:职场新人在接受任务撰写工作方案时,如果想和老员工要一下以往的成功策划案,直接索取当然极不礼貌,也难以成功,最好就是先自己写一份策划案,然后诚恳地请老员工给予指导,再恳请老员工将以往的成功案例给自己学习一下,对方大概率会提供帮助。
  同时,在各类交流中,在自身出现问题时,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坦诚缺点,再说明改进途径和实操内容,这样往往能赢得对方的理解与尊重,获得更好收效。
  “质量原则”还和信息对称直接相关。信息不对称,是工作沟通的最大阻碍,职场协作时,要主动向对方沟通自己真实可信的工作内容,并主动向对方询获更多信息,在信息对称中达成共识,推进下一步工作。
  三是关联原则,即不说与交谈目标无关的话。在事务沟通和工作运行中,如果不能紧密围绕话题,就会导致要点不明、内容赘冗,进而形成工作的混乱与低效。
  如何紧密围绕话题不分散?有几个技巧:
  其一,双方尽量都围绕一个中心点交谈,在中心问题解决之前,暂时不要开启下一个话题。
  其二,说话时要让人听出来明确的衔接性,比如上一段中的关键词、关键结论,在下一段中要有重复再现或强化推进,保证核心内容始终不分散。
  其三,在对话的开头先把关键信息点明,在结尾时再做一下强化和呼应,让核心内容首尾贯通。
  四是方式原则,即说话要清晰简明,准确有序。在职场工作中,如无特殊需要,语言表达应直奔主题,减少分散和干扰,先说结论和要点,先说共同关切的东西。
  这种清晰简明,既指内容,也指形式,简单来说,就是不要制造无谓的麻烦。例如自己表达时,明确突出和传达了要点即可,减少重复和东拉西扯,也尽量不要把不同的事情混在一起说;别人询问事件信息时,最好做些必要的压缩提炼,给人一个简练回复;如果传达某项通知,涵盖群体很庞杂,就尽量梳理和提取出和团队切实相关的内容事项,不要只是转发了事;如果只需要搜集统计微量的信息,就不必制作一份令人望而生畏的复杂表格。
  第二戒,戒逻辑混乱。
  要练习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练习先思考、不乱说、先搭建大致叙述框架的习惯。例如在描述某个城市的整体状况时,如果按照“衣食住行”四方面来说,就会既思路清晰,又能防止没的可说。有了逻辑框架,会更容易把事情说清,对方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这样就保障了沟通效率。
  还可以通过结构框架训练,掌握一些实效模板,然后熟能生巧、随机应变,例如以下几例常见模板。
  模板1:2W1H公式——依次阐明(问题)是什么,(情况)为什么,(解决方案)做什么,非常适合项目、计划、危机公关事件等内容的汇报场景。
  模板2:“时间表”模板——所有复杂事件背后的时间永远都有序可寻,“过去,现在,未来”这一叙述模板便依托于时间线索,这个天然的“时间表”有助于对事件的快速梳理。
  模板3:5W2H公式——叙事描述的7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目的、任务、方法、成本,在全面说明某些规划方案时很有帮助。
  模板4:“金字塔模板”——在任何沟通表达时,最好都先抛出结论、结果或主旨,再补充说明因果、解释和铺垫。而这一模型的变体,就是在谈话中先抛出重点、亮点、戏剧冲突点、对方最感兴趣或最关切的点,就能立收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之效。
  金字塔原理还可以有多种应用,例如先提出结论,再阐明论点论据,再做总结提升。或者是先说问题,再说背景和原因,再给出解决方案。又或者是先描述事物的特征以及优势或劣势,再说带来的利好价值或损害,再说支撑证据。
  金字塔原理的核心就是突出关键信息。在逻辑层次上,可以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先重要后次要等。
  结构模板的使用,能够逐渐带动养成表述习惯,对于我们在说话时突出要点、吸引对方注意力大有助益,进而有利于双方抓住要点进行对话,实现高效沟通。
  做到“三度”
  职场办公的高效沟通,还要努力做到“三度”:宽度,温度,精度。
  一是宽度,指说话有分寸、留余地。既要给自己留余地,即不要把话说满说僵;又要给别人留余地,即给对方进一步思考调整的时间空间。特别是在情况背景不完全明确、对方意图不完全明悉、事态发展走势不完全明朗时,平和地观察与退让很有必要。
  管理学中经典的“顺让法”语言模式,或许是对“宽度”更精准的诠释,它指的是语言的顺承与让步,强调不做割裂性、破坏性的行为,始终保留着转圜的余地与生机。
  顺让法一般包含三个环节:
  第一步,顺应对方。遵循“先赞成”原则和“首句认同”原则,即在第一句回应时就表示认同对方的话,然后把你的意见建议等,都暂时隐蔽起来,伺机再慢慢阐述,以便从起点上实现情绪的降温与调衡,使双方进入一种松弛而非战斗的、更利于沟通的状态。
  第二步,容让对方。人们在交流中的非理性情绪,往往都有理性的原因,比如错误理解、受人误导、信息不对称、立场不一致、关注点不同等。如果对方是无意的情绪发泄,那么在你容让之时,他已经得到宣泄;如果对方是有意的攻击,那么在你容让之时,对方也失去了攻击支点和焦点,对话的主动权已在无形中移到你这边。反之,如果盲目回击、顶抗,就会一起陷入情绪和“降智”的漩涡。
  第三步,调动对方。提出一个调整改善措施,它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良完善,可以是另起炉灶的选择,可以是弥补措施,可以是折中方案,可以是顾左右而言他,可以是转移话题,但大原则是尽量不引发冲突、保持开放态度。
  譬如,对方提出一个你或许难以接受的条件,你可以先在语言上顺承接受,然后再反过来向对方提出一个条件,两个条件在价值上能够大致对位,这比直接拒绝就会好得多;别人提出一个反对意见,你同样可以先顺承,然后沿着他的思路推进着谈下去,引导着让对方自己在某一处发现带来的错误或损失,这比直接反驳要好得多;你提出某一诉求被拒绝,不妨再看看整个事件状况中还有哪些环节与你的诉求相关,可以覆盖、兑换、部分替代、间接促成你的诉求,这比直接结束沟通甚至就此翻脸要好得多;你对某件事提出一些反对意见或一些改变,不要简单地做加法或减法,而是以补充、完善、微调、细化之名进行沟通,这比生硬地说要撤销、作废、改变计划要好得多。
  二是温度。
  “温度”指同理心与共情力。指的是主动换位思考,把自己代入对方情境中,站在他人立场,将心比心,给出最基本的理解和同情,这既是一种对人的基本尊重,又是人际和谐之道。
  当然,同理心也更有利于我们拆解需求,办成事情。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无论是对内管理还是对外经营,如果能解析对方所思所求,和对方同步同感,让对方觉得你和他同频共振,就能无往而不利。
  沟通中的共情与同理的关键在于:共的情是什么?同的理是什么?沟通的核心又是什么?答案就在于:挖掘对方的利害关注点,无论是有形的实利,还是无形的心理快感比如被认可、被关注等,因为趋利避害是人之天性。
  无论面对何种人群与情境,都应当设身处地,选择考虑对方利益的措辞,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将会受益或者将会避害,从而使话语更能令人接受。
  因此,最佳的沟通,首先需要推断对方的心理诉求与情感需求。
  其次,是立场传递:如果你希望对方听取你的意见建议,就应当让对方明确感受到你是站在他的角度、站在他的利益得失上做分析,然后再委婉地抛出你的意见。哪怕你的意见建议能够给对方带来的实际收益很大,但对方首先寻找的、关注的仍然是那些直接可见的、切身相关的利益,哪怕很微小,他也能从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源,进而才会接受后续的东西。
  试举一例:某文化公司策划了“教育家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为期三个月,联系一家文化馆租用讲座场地。但是两周以后,文化馆会场管理部人员忽然提出场地加价,而且价格近乎翻倍。此时如果指责对方单方面违约不守信用,就会陷入无实际意义的拉锯战口水战,而且很容易激化矛盾陷入僵局。所以就要稳住心态,分析对方的利益需求,从考虑对方利害的角度和内容来谈判。公司是这样去沟通的:“不管是文化宫还是您的会议场地,您最需要的就是利润、客源、口碑。利润上,我们的活动是三个月长租,并且会打造成系列经典活动,以后咱们还会继续长期合作,如果我们现在退出,您是否还能找到这样好的合作伙伴,并且保证就能接受您说的价格?如果场地不能立即续上,需要重新运作招商,就要付出金钱和时间成本,还要加上空置期的损失,您觉得是否合算?从客源上,我看到文化馆有很多面向学生的展览和培训,我们活动的参与者,讲的人是文化名人,听的人有许多是学校的管理者,他们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力、号召力、组织力不言而喻,客源和口碑其实都藏在他们身上;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会场专门宣推一下贵馆的宣传册,帮助您赢得更多商业关注,如果这些都可以转化为您本人的业绩,我们乐于为您效力。”之后,对方经过短暂的考虑,涨价风波已经化解,场地维持原价,并尽快追加了一份正式的租用协议。
  利润、客源、口碑这三项内容,就是在谈判过程中摆出的真正的“硬通货”,运用“语言共情”,切中对方最关注的实际利益,对方的认同与合作也便顺理成章。
  三是精度。指简洁有力,用最精简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是最强大的能力。同时,语言也能影响情绪心理,简明扼要地表达,能让对方心情顺畅;烦琐的语言,会让对方产生心理烦躁和抗拒。
  “电梯谈话”场景训练,是在语言课程训练中的经典。它指的是每位员工都会有机会和领导在电梯里发生一次偶遇,此时领导会突然问问你最近工作怎样?在忙什么?或者可能直接要求你现场做个简要的工作汇报,这时你可能只有一两分钟的时间,但又必须把事情说清楚。这当然是员工展示自我的绝佳良机;而高明的管理者也会有意设计这样的“偶遇”,用来考验和挖掘优秀人才。从一方突然提问、一方快速精炼作答中,不仅能观察人的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而且能显示出人的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而对问题进行回应时的应变急智,也必是深厚积累和长期思考的结果。
  “1513”原则,则是学者李易提出的社交沟通法则,指通过反复训练,形成这样的语言习惯:15秒表达完毕一个自身信息或基本意愿;1分钟表述清楚一件事或一个主题;3句话完成一个意义完整的语段。
  综合以上两项训练法则,我们可以练习先任意抛出一个话题,然后逼迫自己必须在一分钟内把事情说完说清,如果未成功就再次调整再次试验,直到完成为止。如此多次训练,可以强制训练我们梳理逻辑、压缩语言、简化表达,以便在各种“实战场景”中在有限时间里把核心问题、核心诉求、核心利害讲清楚。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新线下时代”如何高效社交与办公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