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连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英国央行加大购债力度;IMF和世行年会开幕

最新信息

全球财经连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英国央行加大购债力度;IMF和世行年会开幕
2022-10-11 21:51:0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上海市政府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新时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就与展望”主题,介绍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发展有关情况。
  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书记信亚东表示,这十年,上海金融市场格局日益完善,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不断增强。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能力不断增强,上海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占全国比重约50%。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从2012年的528万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2511万亿元。
  这十年,上海金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取得新突破,“沪港通”“债券通”“沪伦通”等平稳运行。直接融资规模持续扩大,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从2012年的3.9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8.3万亿元。
  上海金融开放创新先行先试具有怎样的意义?我们来连线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雪峰。
  上海金融市场成交额增加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
  《全球财经连线》:这十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大幅增加,取得这一成绩的原因有哪些?
  杨雪峰:造成交易量提高的原因有很多。一是金融市场建设方面,科创板的提出,市场交易量大大增加,截至目前已经发行IPO 400多家,同时达到5.5万亿的市值。
  二是市场开放方面。开放分两种架构,一种是早期的QFII、RQFII架构,另一种是沪港通架构。这两种架构,特别是沪港通架构,直接推升了整个市场的交易量。
  三是金融产品方面,我们的证券市场推出了资产证券化产品,随着这些产品的不断推出,交易越来越活跃,交易量就会大增。
  四是机构投资者。一些主题基金、指数类基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甚至出现了“千亿基金经理”。随着这些基金的发行和入市,将会直接推升交易量。
  五是交易层面。中国有很大的散户市场,散户的交易量也是巨大的。这造成了交易量的大增,特别是在“牛市”的时候,我们的交易量是惊人的。
  六是中国资产的吸引力。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的资产越来越受到境外投资者的青睐。
  强烈释放金融市场开放信号
  《全球财经连线》:上海金融开放创新先行先试,对我国金融业开放有怎样的意义?
  杨雪峰:一是强烈释放出金融市场开放的信号。开放能够打通我们和国际市场的连接,此时金融风险极容易传递到国内来,随着美联储的加息,资金容易从本国市场流向美国,我们的开放如果过快、过大,就容易造成这种金融风险。上海做先行先试,实际上能够提升我们开放的决心。
  二是可以提高上海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水平或国际化水平。上海推行先行先试,从补缺上来说,比如离岸市场得到较快发展,就能够推动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三是控制风险。上海先行先试实际上是一个控制风险的过程,比如说由上海来做一些产品,风险就控制在上海的范围内。随着开放过程中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可以实现从先行先试到不断发展到其他地方。
  英国央行加大购债力度  随着紧急购债计划进入最后一周,为了进一步稳定金融市场,当地时间10月10日,英国央行宣布加大购债力度,未来五天将把每天的购债规模从此前的50亿英镑提高至最高100亿英镑。此举能否稳定债券市场?英债未来走势将如何?我们来连线上海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郑嘉伟。
  基本面压力和流动性风险上升
  《全球财经连线》:英国国债为何遭遇大规模抛售?
  郑嘉伟:近期英国国债抛售既有来自基本面压力,也有流动性风险等多方面原因。
  一是英国央行跟随美联储持续收紧货币政策,年初以来已经加息7次,创下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英国最长加息周期,连续两次加息幅度达到50BP,也是英国央行自1995年以来的最大加息幅度,随着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升至2.25%,英国基准利率也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随着无风险利率水平的提升,英国偿债压力倍增。
  二是面对俄乌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英国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整体通胀水平回落幅度低于市场预期,通胀高位震荡加剧了市场对英国央行进一步收紧的预期;随着通胀加剧,英国生活成本持续增加,英国居民消费支出远远低于市场预期,英国国内居民通过减少了电脑、电视等电子商品购买,增加购买毛毯、保暖衣物和节能电器来减少能源使用,以应对飙升的电力、天然气价格,这一切迹象表明英国国内出现经济衰退的风险加剧。英国政府采取自1972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减税政策,以期提振经济,但是减税和通胀产生政策冲突,引发市场对于英国政府减税计划可能导致通胀高企担忧以及通胀恶性循环预期。
  此外,随着英镑贬值,以英镑计价一切资产暴跌迫使英国本国养老金抛售英国国债补充流动性,流动性风险增加,也是英国国债近期遭抛售操作层面的原因。
  英国国债收益率料维持高位震荡
  《全球财经连线》:英国宣布加大债市干预力度,能否稳定债券市场?你如何判断英债未来走势?
  郑嘉伟:尽管英国央行宣布短期加大购债力度,以及为养老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撑,但是英国国债未来走势依然取决于英国央行接了下的加息幅度以及国内经济基本面,在英国高通胀、低增长以及能源危机叠加的背景下,英国国债收益率继续维持高位震荡。
  近期,英国央行表示将在10月14日结束购债前购买更多国债,把每天的购债规模提高一倍至最高100亿英镑,也就意味着未来几个交易日英国央行购债计划规模将达到650亿英镑;同时,英国央行还高度关注英国国债的流动性问题,将在每周二通过定期指数长期回购操作做好准备,以支持进一步缓解负债驱动型投资策略(LDI)尤其是国家养老金基金面临的流动性压力。
  但是英国央行这一举措并没有安抚投资者,也没有为市场注入更多信心,随着通胀持续高位,英国央行的公信力正在遭遇质疑,因此未来随着英镑贬值带来的庞大经济压力,英国央行还有50-100BP加息可能,英国国债依然存在收益率上行、价格下跌的厄运,当然随着流动性风险得到缓解,抛售的风险在下降。
  IMF和世界银行2022年年会开幕  当地时间10月10日,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与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在IMF总部进行了一场题为《前进的道路:在动荡时代应对多重危机》的一对一对话,为2022年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拉开序幕。年会将持续到10月16日。有关年会现场的情况,我们来看看南方财经全媒体特派华盛顿记者向秀芳发回的报道。
  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
  当地时间10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与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在IMF总部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前进的道路:在动荡的时代应对多重危机》的一对一对话,为2022年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拉开序幕。
  受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气候灾难等多重因素冲击,世界经济面临的衰退风险上升。发达经济体为遏制通胀加速收紧货币政策,所产生的巨大外溢效应,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雪上加霜”。
  根据IMF的估计,占世界经济总量约三分之一的国家将在今明两年内至少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经济收缩。从现在到2026年,经济放缓导致的全球产出损失将达到约4 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相当于一个德国经济规模的GDP将被抹去。
  为了防止当前这段动荡脆弱的时期成为一种危险的“新常态”,各方应该如何重振全球合作,携手行动?这将是本周年会上各成员关注的焦点。
  呼吁加强协同以解决通胀问题
  年会现场,格奥尔基耶娃与马尔帕斯还就各国应如何一起抗击通胀展开讨论。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观点。
  格奥尔基耶娃:本周探讨的问题将会围绕(面对全球经济放缓)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提倡在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行动。第一,控制通胀。我们不能放任通胀成为一列失控脱轨的火车。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我们将面临风险。但这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如果做得不够,我们就会陷入麻烦。对低收入人群而言,通胀更无异于向其征收高额的税款。但若收缩过紧,那么对于经济衰退的担忧或将大规模地成为现实。
  第二,情况对人们来说是痛苦的。所以,一些财政上的支持是必要的。但这样的支持必须要有针对性,反之,则等同于给高通胀火上浇油。因此,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互配合在今年无疑非常重要。
  第三,也是尤其想与你展开交流的一点,即我们必须联合起来帮助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那些受到金融条件收紧冲击较大的新兴市场。如果我们联合起来,如果我们一起行动,可以减少2023年可能会面临的痛苦。
  马尔帕斯:你说的对,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努力。其中一个问题是如何获得更多的产出、如何得到更多的增长。我认为,这可以从发达经济体开始做起。他们有更多的资本,且有能力将之真正应用到各个部门。就像你说的,这非常重要,将有助于解决通胀问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全球财经连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英国央行加大购债力度;IMF和世行年会开幕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